• 提交成功
  • 姓名为必填
  • 性别为必填
  • 年龄为必填
  • 学历为必填
  • 联系方式为必填
首页 资源中心 专业科普 专业文献 选择性缄默症的训练方式

选择性缄默症的训练方式

发布时间:2020.04.11
浏览次数:
分享:

一、概述
选择性缄默症(SM)是一种精神障碍,是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SM是一种少见疾病,多在3~5岁起病,女孩比较多见。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10(ICD-10)将SM定义为具有正常或接近正常言语或语言能力的儿童,在某些特定场合明显由于情绪因素导致言语能力丧失,强调感情障碍是引起SM的重要病因基础。


随着社会压力增加、社会矛盾增多、社会流动性加大、家庭问题和家庭矛盾增多,引发SM的因素增多,国内SM患儿不但存在,还有增多趋势。


二、病因
本症一般无脑器质性原因。目前认为因精神因素作用于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儿童而产生,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性格特征
患儿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患儿的父母常有人格异常和精神障碍。

2.发育成熟延迟
患儿虽然已经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其中部分患儿的脑电图表现为不成熟脑电图及其他异常变化。

3.心理社会因素
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家庭环境突变等,有些患儿就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三、临床表现
1.本症大多于3~5岁起病,女孩多见,主要表现为沉默不语,甚至长时间一言不发。但这种缄默有选择性,即在一定场合下讲话,如在家里或对熟悉的人讲话,而在另一种场合就不讲话,如在幼儿园或对陌生的人。

2.少数患儿正好相反,在家里不讲话而在幼儿园里讲话。缄默时与其他人交往,可用做手势、点头、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用"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简单的单词来回答问题。待学会写字后,偶尔也可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3.这类患儿在上学前不易被父母发现,患儿不愿与不熟悉的人讲话,常被父母认为是胆小、害羞的缘故。直到上小学以后,表现为不愿回答任何问题,不愿与其他同学交谈,不参加集体活动时才被发现。患儿能照常参加学习,学习成绩好坏不一,部分患儿拒绝上学。


四、检查
SM的准确诊断相当困难,需要一个全面的检查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心理检查、听力检查、社会交流能力检查、学习能力检查、语言和言语检查以及各种相关的客观检查(如脑电图、头颅影像学、事件反应电位)等,相关检查都是必要的。


五、诊断
诊断依据:
1.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
2.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3.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
4.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患儿的生活;
5.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六、训练

药物训练
SSRI类药物氟西汀用于训练SM有效。患儿焦虑减轻,症状改善,在公共场合说话逐渐增多,改善程度同年龄成反比,疗效优于心理或行为训练。一般不把药物训练作首选,但是如其他方法效果不好,药物训练可以加入训练方案。

除了以药物训练外,其他的训练策略有:

1、坚定行为期望法

其方法是在训练情境中,要求儿童必须说出一个字,才准许离开。采行此方法的人员必须由心理谘商人员担任。并评估其可行性才可进行。否则成事不足,反而败事有余。

2、增强自信法

挫折经验打击自信,反之成功经验会增强自信。一旦学童的自信心增强后,焦虑与恐惧自然会逐渐减少,症状可因而改善。所以订定可达成的目标,然后鼓励儿童努力完成目标,可以有效增强自我效能。

3、录影带自我示范性训练

其方式预录儿童说话流利的情境,让儿童观看自身说话的行为,此方法亦可称之为社会性回顾。另一个变化方案是将儿童说话与不说话的情境预录下来,让儿童自己观看的行为。其方法是研究者与父母沟通共同研讨出15个开放性问题。由儿童愿意说话的对象及不愿意说话的对象,分别与该儿童讨论这15个问题,然后录音,编辑制成训练性的录音带。

4、递减敏感法

鼓励儿童与人互动沟通,开始时应该将互动的行为难度减到最低,然后逐渐提高难度。例如:开始时可以要该童以轻声细语的方式说单一个字,然后渐进式地提高音量到正常的音量。当儿童在某一情境开始说话后,可逐渐改变说话情境。

5、语言训练

假如儿童伴有说话障碍或语言障碍时,可由语言训练师协助改善说话障碍,尤其是当儿童觉得他的说话声音可笑时,更需语言训练师协助该童提高说话的自信。语言训练师可以协自儿童改善发音技巧,增进语言理解力,学习语用技巧。先在训练室学习,然后逐渐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互动。

6、去除标签法

这类儿童通常都已在学校“成名”,全校都知道他是一个不说话的儿童。这个“不说话的儿童”的角色烙印若不拔除,通常该生会继续努力扮演“不说话”的角色,以符合其角色期望。因此转学是必要的手续,以便涤除烙印。转学后,应将其特权去除,才可能消除其缄默症。新级任老师需展现坚决的态度、令出必行的决心,来要求该生遵循班规,借以消除特权;但是新级任老师的肢体语言,应以和蔼的容颜、亲切的举动来与学生互动,以免又吓坏那位不说话的学生。

7、并用药物训练与认知训练

严重焦虑的个案仅靠去除标签法及递减敏感法恐不足以消除症状,可能需要并用药物训练、认知行为训练,方见效果。焦虑是选择性缄默症的体质,“危险”“恐惧”的环境、困难的作业是他的触媒。学校本位个别化多重处理模式是目前共同认定的最佳策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多和他人沟通,让孩子产生自信是治愈缄默症的关键,但不要使用强硬的态度。东方启音言语训练中心祝您的孩子快乐成长。


本文系东方启音言语训练中心独家撰写,

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