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投稿-佛山祖庙黄老师/
从迷茫到坚定
记得多年以前,我无数次地想过自己以后想要成为什么,却唯独没有将教师归入范畴,大学四年学前教育的学习我也没打算毕业后会到幼儿园去当一名幼教老师。
临近毕业,越来越觉得自己四年的时光貌似什么都没有得到,心想或许应该挑一个新的领域重新开始,一场偶然的招聘会让我认识了东方启音,于是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言语训练师。
得益于我大学学的都是与幼教相关的知识,在接触新事物的时候不至于晦涩难懂,最初学起来虽说是别扭,但总算是脸皮厚,放得开也就不那么难了,可毕竟这些与传统的学前教育还是有蛮大的区别,所以在磨合的过程中少不了一些曲折。
“凶”不管用
下中心的第二个月,我就迎来了我的第一大挑战——小Y。
初见小Y,很难想象一个2岁多的娃,小小的身体,Q弹的小脸蛋,他的哭声居然震天动地,嗓子一吼,基本全中心都可以听到那嚎啕大哭,奇妙的是这哭声说来就来说去就去,活脱脱一个小戏精,让人十分头疼。
犹记得第一次上小Y的课,口肌工具部分的训练勉强在玩具,零食的诱惑下完成了,可到了发音环节就一言难尽了......
为了增强其发音的欲望,我听从班主任的建议在玩耍的过程中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只要是发出一丁点声音就立马给予奖励,可一节课下来你口干舌燥也引不出来几个音。
除此之外,玩具他要自己拿,吃零食要立马吃到,不然就“啊啊啊”哭给你看。
迫于他一节课不下于10次的哭闹,我们给小Y准备了一个单独的上课的环境,而我被安排每天都要上一节他的课,一开始我还是很有耐心的,随着小Y一次次的大哭,渐渐地也有些许不耐烦,偶尔我尝试大声发指令:“停”,“坐好”想要制止他的哭以此来更有效得完成课程任务。
然而,这行为不但不管用,小Y反而越哭越凶,我一个人带着孩子上课,孩子哭的那么凶,心里很慌,却又想不出好办法,下中心后第一次我在小Y身上感到了很大的挫败,与此同时我意识到“凶”不管用了,以致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都有点逃避上小Y的课,心有余悸。
很幸运的是,我的班主任及时发现了我的问题:缺乏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技巧,情绪管理不到位,寥寥数语便道出问题关键,此时我才开始真正开始反思。
原来,我所根深蒂固的传统授课方式与目前中心所推崇的授课理念的不同,发现自己原来对此掌握得是少之又少。
于是我开始模仿身边老师的上课方式,取其精华,很大层面上改变了原来的上课方式,灵活运用强化物把控上课的节奏,小半年时间也算是琢磨出小小的心得,如今上起课也不至于被小朋友带着走,慌里慌张。
“套路”不管用
与小Y斗智斗勇到三个多月的时候,班里又来了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机灵鬼——小A。
初来乍到的小A可谓是全班最乖巧的娃,没有什么小脾气,在强化物作用下基本可无意外地完成任务,很奇怪的是,不知道怎么地,跟小A之间缺乏些许默契,只要是我给她上课,这个娃的意外状况就特别多。
小A除了犟还是犟,按我们同事的话来理解就是:你想按照你的套路来上课,但是小A她自有她自己的套路,你们各成一派,各玩各的,所以这课就不好上了。
对此我只能默默认怂,之前的套路不管用了,那只有更新下我的套路了,而后的几天,我便开始了我的一系列学习:上课时留意听一听其他老师与小A互动,跟课时观察下她的兴趣所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的耳濡目染我终于上手套路让小A不那么排斥做任务,虽不是得心应手,却也是轻松了不少。
后面的日子里,不管遇到的是小Y还是小A,我明白了针对不同的孩子,是需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的,但每一个孩子,都离不开我们耐心且细致的关心。而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恰恰就是我们训练师付出后最好反馈。
这种联系很奇妙,不管是过去、现在或未来,都十分有价值。
- 作者感想 -
从毕业后的选择到初入职场,细细想来:人生短短几十年,其实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心境,也自有不同的境遇,跨过去,前面还是康庄大道。
“所以说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恰恰是你自己。”
只有突破原来的自己才能往前一步,所以未来的生活中我们都要勇于在实践中突破自我,不断进步。